年以来,西湖区“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如火如荼,共投入30亿资金,剿灭37条“劣V类”河道,整治后的河道岸清水畅,成效显著。如何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强化长效管理迫在眉睫。为此,西湖区城管局实施“水陆空”闭环河道长效管理手段,助阵五水共治,着力破解河道长效管理难题。
“水”中治水
1
新技术助力生态治水
将东陈河作为城市河道生态建设管理标准化试点之一,运用SBR微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管道直接对接机器,污水进入机器后,氨、氮等分子被分解和处理,将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提升至IV类及以上。其次使待处理的河水流入MBR微生物富集驯养系统,将微生物阻隔在培养箱中进行富集,实现了将微生物、悬浮固体与液体的彻底分离,清水排放至河道。此外,在益乐河引用多相微滤系统,河道内的水流沿着三相过滤区的排列依次过滤,水流由粗过滤区过滤后进入精过滤区中、再由精过滤区流至微过滤区,大大的提高了河道水质。
2
新设备提高保洁效率
为了有效提高河道的保洁效率,西湖区河道监管中心联同养护单位共同引进河道保洁“利器”,将原先传统的人工保洁升级为自动打捞模式,采用电瓶保洁船与漂浮物自动打捞船协同作业,大大的提升河道保洁效率,目前该打捞船只已在沿山河、紫金港河以及冯家河上试点投入使用。
3
高科技实施河水监测
为了防止治理好的河道水质再“反弹”,在余杭塘河、五常港河和沿山河上试点建设5处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测河道水质变化情况,并对该河道进行全覆盖水质监测分析,对有恶化趋势的河道进行预警,科学有效评价河道水质状况。此外,西湖区在山塘水库和全区河道建设13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8个自动水位监测站,并将监测站点采集的数据及时入库,按预警机制及时预警,为全区的河道水位监测做好支撑。
“陆”上治水
1
实施河道巡查服务外包
为切实加强西湖区河道长效管理水平,提高河道日常养护巡查力度,我区创新改革了河道巡查机制,于年2月试运行巡查服务外包模式。划分区域,建立巡查管理班组,落实责任到具体巡查人员,对河道保洁、河设施维护、水质情况、绿化养护、闸站养护、违法违章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实行“旁站监督机制”,并按照规定流程第一时间上报落实解决。截至目前,巡查服务外包效果较为显著,涉河问题即查即改率提高到了85%-90%。
2
开展百日巡河行动
年6月1日至9月10日,西湖区城管局开展百日巡河行动,每天组织河道、绿化、市政、环卫、市容、执法等综合监管力量组成“巡河小分队”,对西湖区各个片区的河道进行巡查。通过“百日巡河行动”,共计巡查条河道,发现问题余个,问题解决率达90%以上,进一步强化了河道长效管理力度,对净化和美化河道起到了积极影响。
3
强化污染源头管理
坚持水岸同治,在做好河道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河岸污染源头的长效管理,实现“河道河岸、岸上岸下、水面水底”全面管理。启动“排水许可全覆盖”工作,对全区11个镇街近万家写字楼、小区、餐饮、洗车等排水单位全面排查,对已办有排水许可证的进行登记核实,对未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单位发放办理告知单,要求其积极做好排水许可证办理工作,计划11月底前完成全区排水许可证办理,实现全覆盖。此举大幅减少了我区雨污混流现象,保证了河道水质不受污染。
4
落实闸泵站一体化养护
对主城区44个引配水闸泵站落实一体化养护,有效调度河道引水、配水,不断提高了河道水流动性、含氧量等,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空”中治水
1
强化监控系统安装
在上埠河、沿山河、五常港河、紫荆港河、浙大护校河、冯家河、余杭塘河等河道以及城区低洼积水点附近安装了40余路高清监控,配合32辆执法车的4G车载监控,形成了固定与移动监控相结合的观测体系。此外,从长效管理和远程监管出发,我区以八字桥、玉古路的闸泵站为试点,开展了闸泵站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的试点工作。通过以上的建设,旨在建立一套集约化、“平战结合”的综合管理平台,以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河道水质。
2
强化涉水执法查处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秉承“严格执法,顶格处罚”原则,对擅自向城市河道排放污水、未经许可向城市排水管网排放污水、擅自在城市河道范围搭建建筑物等涉水违法行为加强查处力度,1-9月份,共查处各类涉水案件起,责令整改起、教育劝导起,极大地提高了全区排水单位依法排污的意识,有效改善了我区排水状况。
3
强化护水爱水宣传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西湖区城管局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向沿街商铺、居民群众发放《平安创建感谢信》和《治水剿劣感谢信》余份。开展“护水专列”贴心城管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商圈系列活动,发放《知水总动员》宣传册余份。组织“青年护河队”联合“爱妈妈”民间河长每月进行河道巡查,提高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