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取我所需。有关节水的观念一直是我们社会上在倡导的。而在我国,水资源缺乏,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节水护水观念依旧需要提倡和践行。
年六月十八日,“惜涓滴之水,护生命之源”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了名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最初是由秦朝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而经过了之久的如今,都江堰仍经久不衰,为周围百姓的生活造福,留下了“李冰治水,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美传,也成就了如今成都市的繁荣。都江堰作为目前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为城市的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方面所服务,对于周围的灌溉,用水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十分契合我们对于节水,用水方面的社会实践的进行。
经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的方式,“惜涓滴之水,护生命之源”暑期社会实践队得知: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所构成的一个工程系统,包括了从古至今的多个部分。首先是较为出名的,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鱼嘴”和“宝瓶口”部分,以及后来唐代修建的“飞沙堰”部分,其中鱼嘴利用了河心州的淤滩修建分水工程,很好的削弱了洪水的危害,同时宝瓶口为当时附近百姓灌溉提供了很大便利,实现了“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到了现代,在中央政府的指挥下,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修建了“工业供水渠”为成都东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修建了“外江闸”,有效缓解了周围灌区用水矛盾,修建了“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解决了该地区的安全隐患问题。
弱水三千,取我所需。节水护水的观念需要我们去学习,形成节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