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发展 >> 顺德陈村治水成头号民生工程承诺5月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今(19)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全区的治水大会。作为全区治水试点的镇街,会上,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作辖区内联围治水的工作汇报。
据悉,当前,治水成了该镇的“头号民生工程”,从顶层设计、“清岸行动”等多方面推动治水行动。今年,陈村将花大气力推进治水工作,打开连续贯通的亲水岸线,坚持水岸共治,建设“轨道上的岭南水乡”。
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
已累计清拆涉水违建超10万平方米
据霍茂昌汇报,作为全区治水试点,当前陈村已围绕“四先四后”原则,坚持“粗活、细活、美活”同步推进,治水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顶层设计上,陈村于去年10月底成立指挥架构,目前共抽调超50名精干专职人员实体化办公,并出台有关议事决策、资金使用、考核扶持等配套文件6份。
在摸查工作上,目前该镇已实现基本完成。围绕污水厂、排水管网等进行“全面体检”,累计排查管网公里,检查井个,完成河涌排查公里,预计3月前完成整体摸查报告,下一步将对照摸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对标整治,提高治水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在打响“清岸行动”上,去年该镇对全镇河涌生态控制线内的涉水违建进行全面摸排,共测量违建面积约23万平方米,目前累计清拆涉水违建超10万平方米。“有信心有决心在5月前全面完成清拆工作。”
据霍茂昌介绍,当前,陈村围绕“稳字当头、疏堵结合、先易后难”原则,将按照“先主干、支干,后村级支涌;先小面积,后大规模”的次序扎实开展拆违。
陈村水环境正逐步提升
一方面,该镇多次召开清岸攻坚推进会议,凝聚“全镇一盘棋”的思想和共识,将过去仅由执法部门“单兵作战”全面转为镇村“协同作战、同向发力”,对主动做实做细清岸工作的村居给予美岸提升等专项扶持资金,对进度较慢的村居启动“红橙黄牌”预警,以目标任务和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全面调动村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该镇注重将思想疏导和宣传教育做在前,利用主动入户解读政策、广泛宣传清岸进度等方式,全面动员违建业主自清自拆,同时发动体制内工作人员带头自拆、带头自改。
据其介绍,自以水兴城办成立开展清岸行动以来,群众自行清空的违建宗数超宗,其中还不乏面积较大的多层建筑,有效将清岸还河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和深度共识。
最后,在活水、净水、美岸方面,该镇已启动3个水闸引水活水设施建设,推进4个美岸示范项目,陈村水道碧道建设加快推进,并围绕潭洲片区等开展水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方案编制,着力推动以水美城、以水兴城。
将打造“轨道上的岭南水乡”
霍茂昌称,今年,该镇将着力抓好“三个坚持”推进治水工作。
一是坚持清岸先动,打开连续贯通的亲水岸线。进一步落实清岸还河“四个同步”机制,即“违章建筑摸排、无证建筑拆除、重点违章建筑违法认定、美岸设计提升”同步实施,边摸排边拆除边整治边提升,变串联为并联,确保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全速推进清岸行动,为顺德区治水试点工作抢时间抢进度。同时,对有证建筑分类处置,研究建立“易地安置、产权置换、资金补偿、房屋租赁”四种模式,保证清岸行动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今年对重点河段动迁宗有证建筑物,为下半年截污、美岸提升等建设全面打开空间。
二是坚持水岸共治,打造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坚持清岸还河与美岸提升同步推进,利用清岸腾出空间因地制宜打造慢行碧道、滨水公园、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做到还岸于民、还绿于民。“尤其是陈村作为‘千年花乡’,将注重保留河岸两旁的原生态特色,包括陈村特有的年桔田园、花卉苗圃等农耕文化资源,刻画富有陈村韵味的河岸景观。”
据霍茂昌介绍,目前该镇选取了四段河涌推进美岸试点,一是高标准谋划建设文海河龙舟公园二期、潭洲儿童主题公园等美岸项目,着力打造滨水景观精品;二是围绕厘涌吴家围段完成生态型美岸建设;三是在潭洲前街涌西段完成实施低成本播种及简单绿植的试点项目;四是在合成社区探索融入党建主题打造亲水岸线。
三是坚持水城融合,打造“轨道上的岭南水乡”。陈村表示,未来将坚持总体规划、系统治理,一方面以治水带动治产,结合陈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探索“水、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以治水带动治城。将治水与国土空间规划、片区统筹开发等充分衔接,计划重点围绕潭洲片区、新城南片区开展水产城融合发展,以治水带动土地整备、交通路网、城市更新、公共服务配套等全面提升,努力实现“美化一条河道,就提升一个片区、建成一个产城人文融合的魅力新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通讯员:顺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