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闸

志愿军为什么没彻底炸掉水门桥美军战后研究

发布时间:2025/2/27 10:05:18   
:0来自卟噜噜看世界

随着这几年有关长津湖的电影不断上映,水门桥战斗也越来越被人熟知。这场战斗志愿军三炸水门桥,但最后美军用8套从日本空运来的桥梁组件修好了桥,最终扬长而去。那么当时的志愿军为何没炸掉水门桥呢?

水门桥战斗是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虽然志愿军没有全歼美陆战一师,但也取得了战略胜利,展现了志愿军的不易和英勇。这场战斗中,志愿军三次炸毁了水门桥,却没能阻止美军用空运的桥梁组件修复桥梁,从而逃离包围。那么,志愿军为什么没能彻底炸掉水门桥呢?美军战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猜出了实情。

水门桥不是桥

美军的研究发现,水门桥其实不是一个真正的桥,而是一个发电站的配套设施。它位于长津湖南岸的一条河流上,河流两岸是陡峭的山崖。水门桥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大型的水闸,用来控制水流和发电。水闸两边是两个小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上面架设着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这样的结构使得水门桥非常坚固,不容易被炸毁。

事实上,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无论是美军还是志愿军,都不把水门桥当作桥,而是将其称之为发电所(powerplant)。水门桥这个称呼,其实是朝鲜战争之后以新庄哲夫为首的日本学者最早提出来的。他们将这里称为“水阀”,后来这些日本学者的书籍流入国内,国内翻译这些书籍后便采用了里面“水门桥”的说法。

志愿军缺乏炸药和精准爆破

在这样一个发电站上架设的桥梁,要想彻底炸毁,需要大量的炸药和精准爆破。然而,当时的志愿军都是轻步兵行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炸药。而且,在极端寒冷和敌人火力压制下,要进行精准爆破也非常困难。因此,志愿军只能选择在桥头部分放置炸药,并且多次重复攻击。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炸桥时,志愿军只能造成桥面和铁轨的损坏,并没有影响到桥墩和水闸。美军工兵部队很快就用木板和钢筋修复了桥梁,并增加了防护措施。在第三次炸桥时,志愿军使用了更多的炸药,并且将其埋在了桥墩下面。这次攻击终于摧毁了一个桥墩和部分水闸结构,并且造成了大量碎片堵塞河道。志愿军以为这样就可以让美军无法修复桥梁了。

然而,美军并没有放弃。他们从日本空运来了8套架桥组件,用了不到天时间,就在悬崖上架设起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这座桥梁不依赖于原来的桥墩和水闸,而是直接横跨河流,从而避开了志愿军的破坏。美军的这一举动让志愿军大吃一惊,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美军的强大工业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志愿军的战略胜利

尽管志愿军没有彻底炸掉水门桥,也没有全歼美陆战一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败了。水门桥战斗是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而长津湖战役与西线的清津江战役合称“清长战役”,也称“清长大捷”。这是朝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志愿军在此战中展现了不怕牺牲的英雄血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精彩绝妙的指挥艺术。他们成功地稳住了朝鲜人民军的战线,迫使美军开始南下撤退,也使得战线开始南下,开启了中朝联军反攻的阶段。

如果没有清长战役的胜利,朝鲜政权可能已经覆灭了。而水门桥战斗,只是志愿军在已经获得了长津湖战略胜利的情况下,没有达成“歼灭美军一两个师”心愿的遗憾罢了。这场战斗虽有遗憾,但总体上是胜利的。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要打赢未来的战争,我们不仅要有强大的精神和意志,还要有强大的科技和后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先机、稳操胜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