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市场 >> 高邮两农民被发配到四千里外充军绿杨夜话
近日,我市水利史专家徐炳顺整理扬州运河有关闸坝资料,在《江苏水利全书》讲到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距今年前,高邮两农民阻止启放南关坝,纠众夤夜拥入官署。藉命挟制。被发极边里以外充军,时农民家中被淹,又被充军,实在令人心痛!当年黄河夺淮开与不开归海坝对于今天治理淮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在古代,里运河以西乃是一片低洼湖区,计有36座小湖(陂)。宋高邮邑人秦少游诗云:“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串珠,三十六湖水所潴,尤其大者为五湖”。后来这些小湖逐渐被联并扩大,到明代时仍还有24座小湖。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筑邗沟时,主要就是在这些小湖之间开挖水道,把这些小湖连接起来而成为运河的。当时这些小湖与东部地区(即现在的运东里下河地区)有许多小河道相连接,每逢汛期湖水涨溢,便顺着这些小河道流入东部低洼地区。
到了宋代天禧四年(年)江淮发运副使张伦,筑湖堤里于高邮北,把湖水蓄积起来,并在湖堤上用巨石砌建了10座石达,以资湖水涨溢时渲泄。这些石达实际上就是后来运堤归海坝的早期雏形。不过当时因无淮河水害,石达的作用可能不大,所以史料上记载不多。
南宋绍熙五年(年)黄河开始夺淮,由于黄强淮弱,淮水被顶托倒灌,在里运河西部洼地积蓄起来,里运河以西原有的24座小湖,逐渐被相连成为高宝湖,这就给运堤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到了明代永乐七年(年)由平江伯陈宣董漕运事,于高邮北挖越河40里以避风涛之险,并筑宝应、汜光、白马诸湖堤与宝应槐角楼南诸湖相接。为了保持运河的水位,在运堤上设置了数十座平水闸。如山阳(今淮安)的凤阳厂闸、高邮的五里闸、车逻港闸等,以便在湖河水位盛涨时,通过这些平水闸渲泄归海。
嘉庆二十五年(年),高邮农民陆汉芸等反对开坝,被发送四千里之遥充军。在《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实录卷之六》(简称《实录》),对此事确有记载。
原来两江总督、江南河道总督向清嘉庆皇帝状告小民和下级官员。具体的说就是两江总督孙玉庭(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政务,后以借黄河水济运河无效,被革职)、河道总督黎世序(负责江苏内境河道疏浚及堤防)上奏嘉庆皇帝,告高邮农民陆汉芸、秦大绶(《实录》中称农民为小民)为阻止官方开南关坝带领一帮人深夜冲进官署,兼告江都知县、高邮知州没有如实反映实情。提议将小民陆汉芸、秦大绶逞刁挟制。肆意阻挠开坝,辄敢纠众夤夜拥入官署,藉命诬赖。实属目无法纪,拟从重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不得援免。并告知县、知州相验不实,拟交刑部议处。嘉庆皇帝审查后,同意江督、河督上奏意见。
就这样,高邮的两位农民为保家园冒死闯官署,阻止开坝不成,家中又遭水淹,反被充军。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