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闸

杜甫苦闷了一辈子,终于在50岁那年,把所

发布时间:2024/12/20 15:58:02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26059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诗,出自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年),这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差点毁了大唐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漂泊他乡的老杜听到胜利的消息,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律,我们读这首诗,即使不解其意,却也能体会到诗中传达出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老杜苦了一辈子,能写出这样的诗,是难得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们看这首诗第一句,剑外,是剑门关以南,指四川,当时老杜真漂泊在四川成都草堂;蓟北河北以北,唐朝幽州、蓟州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一句纯叙事,起笔非常干脆,一个“忽”字,表现了捷报传来的突然。你想啊,老杜一个爱国诗人,上致君尧舜,下关心民生,在乱世中他心内该有多绝望,他心中有一扇闸门,就等着哪天官军胜利,才好开闸泄洪,这突然传来的捷报,就是打开闸门的钥匙,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感,终于冲破了紧锁的闸门,波涛汹涌地倾泻而出,所以“初闻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一切的一切,终于熬过来了。首联两句,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初闻捷报,接下来三联、六句,便用最直白的语言,却又用了对仗的形式,直抒胸臆,抒发胜利之后的喜悦之情,从身边最亲近的“妻子”开始,都一扫愁容,到纵酒还乡,到最后一联归入想象,连续提到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似乎还没动身,心就已经回到了故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提到“青春”,在这里是啥意思呢?在古代诗词中,“青春”一词按照含义,大致可分以下几种:1、指灿烂明媚的春光。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青,指东方春位,其色青,故曰青春;2、指青年时期。孟郊《劝学》:“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里的青春就是指青春年华;3、指年岁。司空曙《送曹同椅》:“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这一解释与上一种差不多,但更具体一些;4、美好的时光。唐伯虎《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不能虚度青春,辜负美好的时光;5、代指酒。明徐渭《挽陈君之配蒋》:“陈君辖我饮青春,焦革贤闺酿绝伦”,很显然,这里饮青春,就是指饮酒,也许就是一种名叫“青春”的美酒;实际上,2、3、4这三种解释的意思都差不多,这是有些概念更宽泛,有些所指更具体,有时候,旧事物焕发新生,也可以称作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里面的“青春”,显然不能是青春时代、美好时光,杜甫生于年,安史之乱结束于年,彼时杜甫已经50多岁,是妥妥的老杜了,跟青春年少挨不上边;也不能代指酒,虽然上一句说了“白日放歌须纵酒”,但若按照律诗对对仗的严格要求,以“酒”对“白日”是不符合对仗要求的。所以这里的“青春”,只能是第1种,指灿烂明媚的春光。我们再分析一下格律:古代骈文、律诗中,对仗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字数相等;然后要平仄相谐,“白日”都是仄声(白是入声字),青春都是平声;接着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合,这里白日和青春都是名词,结构上都属于偏正结构;最后要求词义相关,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在日头照耀中高歌痛饮,在明媚春光中返回故乡。因此,这一联诗中的“青春”,只能是指春日,杜甫这首诗对仗相当工整而且巧妙,律诗硬性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杜甫在尾联也用上了对仗,属流水对,一方面表现出了老杜当时内心之激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高超的律诗技巧。在整个中国古代诗坛,老杜的七律,无人能出其右,这跟他沉稳的性格和惨淡的遭遇有关,李白那样飘逸的人就不能写出完美的律诗,但没有格律束缚的歌行体,古体诗,李白又是一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4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