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设计思路
#污水处理#生物池的池容和平面尺寸计算完成后着手进行平面布置,布置的总体原则是流态顺畅,满足设备布置和总图占地要求,确定好分组,厌氧与缺氧段池型尽量实现推流器搅拌,节约能耗。由于MBR的设计与产品性能直接相关,不同膜产品的互换性较差,建议先进行招标,挑选出成功业绩多、性能稳定、能耗低、占地省、膜寿命长、清洗方便、运行维护方便、与其他膜产品的互换性高和投资运行费用比较经济的产品,确定供货商后再进行施工图设计。
(1)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进水区
按照规范生物池并列运行数量不应少于2,如果规模小,近期和远期实施的时间间隔短,也可以在近期只设一组,但应和相关单位(审图单位、业主和工程监管机构等)进行协调沟通。对于重力或压力进水管接入生物池,建议采用配水渠(或配水井)设淹没堰进行配水,配水区一般会接污泥回流管或加药管,为了物料均质混合,必要时需配机械搅拌。对于压力来水管一分二配水分别接入两组生物池的做法可能无法达到均匀配水,即使在两根来水管上分别装调节阀门,工程应用上使用效果也可能不理想。
(2)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配水区
进水配水区的位置不要影响或者阻挡水解池或者厌氧池的水流流态,配水集(井)设在生物池里面可能影响生物池水力条件,如果条件允许宜放在生物池壁外侧。
(3)进水区管道布置
进水管水流和污泥回流管(渠)水流宜从相对方向接入或同方向上下对齐布置,避免并列同标高布置增加配水井尺寸,条件不允许时可考虑加弯头错开布置,优先考虑水流混合效果好的布置方式。也可考虑增加搅拌设施,设计中应重视配水配泥的均匀问题。立式搅机如果考虑多点进水、多点回流、设除磷加药点、投加碳源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等情况以有可能效果差,主要是积泥问题。
(4)生物池间切换
并联的两组好氧池间连通和切换可采用闸门或者阀门井。建议在生物池和二沉池之间设配水井或者阀门连通管,以备各组生物池和二沉池交又组合运行,便于维修。
(5)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池型设计
池型设计主要考虑流态,推流式好氧池或氧化沟的沟内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一般取流速0.3m/s,设计师要和推流器供货商充分沟通,注意内导流墙和外导流墙的设置,避免死区,外导流作用是防回旋。过流洞的位置主要考虑避免短流,尽量让水流走完全程,水头损失小。
(6)设备布置
推流器设置的位置要综合考虑进水口、回流口和曝气区等对流态的影响、推流距离应小于80m。推流器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弯道处水流速度差,留足足够的弯道距离,保持良好运行条件,同时还要考虑便于设走道和维修,避免过于分散。避让曝气区的做法是推流器上游和下游距离曝气区的最小距离应为池宽或水深的1倍以上(取大值),且要与推流器供货商充分沟通。推流器的三脚架的位置要考虑方便操作。小规模项目可考虑设移动三脚架,需与设计负责人沟通。
(7)走道板和楼梯
走道板和楼梯的设置应便于参观、巡视和维护设备,有设备、阀门的地方设走道板并考虑维护时少走弯路即可到达所有要维护的点,楼梯设置方便连接到上下游构筑物,直线段楼梯距离不大于50m。
(8)出水区
如果生物池出水渠设计成渠道则深度较浅,不利于安装出水门,这种情况建议在出水口位置先设计出水井加深到2.5m左右,便于安装门,出水井的出水再接入出水果。如果生物池出水接下游二沉池,则出水管尽量接小阻力弯头直接弯到二沉池进水管高度。如果总图没有位置,可以按照90°弯头出水或接出水井出水。氧化出水可用非淹没堰,建议用可调节堰,堰的型式根据下游二沉池配水要求以及氧化沟内水位控制要求确定。
平面图设计中剖面的位置选择应尽可能不要漏掉回流门和出水堰。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