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前景 >> 污水排水泵站有哪些讲究
排水泵站是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中必备得排水设施。现阶段一般都是一体化成品泵站,相对来说安装周期短,相对较便捷。本文就排水泵站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排水泵站的分类和规模排水泵站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如按排水性质,可分为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合流泵站、立交排水泵站、污泥泵站等。按在排水系统中的作用,分为终点泵站、中途提升泵站(加压泵站、接力泵站)等。按使用水泵的泵型,分为离心泵站、轴流泵站、混流泵站、潜水泵站、立式泵站、卧式泵站等。按主体地下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分为圆形泵站、矩形泵站、矩形与梯形组合形泵站或其他异形泵站。按集水池与机器间的组合情况,分为合建式泵站和分建式泵站。按水泵的启动方式,分为自灌式泵站和非自灌式泵站。按机器间地面同室外地面的相对高程,分为半地下式泵站和全地下式泵站。按使用情况,分为永久性泵站、半永久性泵站及临时泵站。
泵站规模一般根据设计流量大小确定,单位是m3/s、m3/h或m3/d,已经建成泵站的规模也可以用装机总容量表示。泵站的设计流量由上游排水系统管道终端的设计流量提供,远期设计流量由城镇排水规划确定。泵站建设规模应能满足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要。在远期流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泵站征地应该一次完成,并根据资金和具体情况,尽量一次建成,或土建一次完成,设备分期安装。
二:排水泵站的选址原则排水泵站选址的一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靠近排水系统需要提升的管段。3)靠近下游的受纳水体或排水系统。4)尽量减少拆迁、少占农田。5)选择地势较低的位置,以便减少挖深,但不得位于可能发生积水或受洪水威胁的地段。6)具有比较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7)交通便利,附近有可以利用的电源、水源、热源。8)位于城镇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尽量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9)排水泵站宜设计成单独的建筑物。为了减少臭味、噪声的污染,应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与住房和公共建筑保持必要的距离。
关于泵站的隔离带设置原则:在城市规划和选择排水泵站位置时,凡是有条件地方,都应留有绿化带与住房和公共建筑物隔离,隔离带的宽度可以根据气候、风向、泵站性质、规模等因素确定,建议不小于30m。
排水泵站的占地面积与泵站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所处的位置有关。根据雨水泵站和污水泵站性质和水量的不同,占地面积控制的指标总结如下表
三:排水泵站的组成部分(1)一般排水泵站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进水交汇井:汇合不同方向来水,尽量保持正向进入集水池。
2)进水闸门:截断进水,为机组的安装检修、集水池的清池挖泥提供方便。当发生事故和停电时,也可以保证泵站不受淹泡。一般采用提板式铸铁闸门,配用手动或手电两用启闭机械。
3)格栅:拦截进水中大于格栅间隙的污杂物、保护水泵的正常工作。格栅上的污杂物可以用人工清捞,也可以用机械清污机自动清捞。
4)前池、集水池:前池可以调整进水流态,集水池的容积可以调蓄变化的进水量,提供水泵机组稳定运行的条件。前池和集水池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前池的布置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的要求。集水池的布置应满足调蓄容积和水泵吸水管安装的工艺要求。
5)机器间:包括主厂房和副厂房。主厂房设置水泵、电机机组及天车等附属设备,立式水泵有时单独设置水泵间及电机间。副厂房的组成由布置形式决定,一般除设置配电及启动设备外,还设有值班室、控制室。
6)出水池:汇集各台水泵的出水,调节出水压力,通过出水总管排出泵站。
7)出水闸门:防止在水泵停止运转时受纳水体或下游排水系统通过出水总管向泵站倒流,并且为水泵的检修维护提供方便。
8)溢流道(或事故排出口):①凡是有溢流条件的泵站,应该设置溢流道;并设溢流闸门控制。②有条件时应尽量设置事故排出的管道及闸门,平时闸门关闭,排放要取得当地卫生监督机关同意。
9)沉泥井:为了减少集水池的淤积,市政排水管道在进入泵站前宜加设沉泥井,沉泥井的窝泥深度可采用管底以下0.6~1.0m,沉泥槽的形状要满足机械挖泥的要求。
三:排水泵站的附属建筑组成1)生产性的附属建筑有高、低压配电室、变电室、开闭间、工具间、储藏室等。在常年运转的大型泵站或一组泵站的中心站中还应设修配车间。
2)生活性的附属建筑有办公室、休息室、厨房、卫生间(包括淋浴设施),在一组泵站的中心站,还应设会议室、活动室等。远离居民点的泵站,应根据需要适当设置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如煤棚等。
3)附属建筑宜采用整体式布置,大中型泵站可为多层建筑,以减少占地、便于管理。
4)泵站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满足防火和交通的要求。附属建筑还应该同地下构筑物保持足够的间距,避免建筑在回填土上,增加基础处理的难度。
四:排水泵站的附属设施的组成1)围墙、大门:泵站周围一般设围墙,成为独立的院落。市区内多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围墙,偏僻地区宜采用实体围墙,墙高约2.5m。有时立交泵站可不设围墙,以绿篱或树木与四周建筑物隔开。进站门应有进出设备的大门和平日管理人员进出的小门。
2)道路:站内应设道路,将主体及附属建筑连通,并满足设备、材料运输、栅渣外运及消防、安全的要求。站内道路应同市政道路连通,标准可参考道路设计规定。站内道路单独铺设时,路面种类的选择应注意施工的方便。
3)给水:站内必须引入可靠的给水水源,供生产、生活、消防、绿化、清扫使用。进水总管设水表井及总闸。给水管道在引入站内的建筑物时应分设截门,并在院内为绿化、清扫和冲洗格栅工作台设置水龙头。
需要用循环水冷却电机和润滑水泵填料时,应该设置有调蓄水池和专用水泵的供水系统,以保证可靠的水量和水压。给水系统设计参考给水设计手册的规定。
4)排水:站内的排水系统应该雨、污水分流。同泵站性质相同的雨水或污水可直接排入前池。性质不同的应接入市政排水系统。
站内的雨污水一般采用管道排除。地形条件允许时,也可以用暗渠。院内的检查井及收水井的布置要适当,不宜过密。
5)绿化:站内应有适当比例的绿化,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站内绿化面积的比例,根据所处的位置及环境要求决定,一般应高于城市总体绿化的标准。最低不少于20%。
6)庭院布置:一般泵站院内面积较小,而需要布置的地下管线较多,更有绿化、消防等方面的要求,所以庭院布置必须紧凑有序,地下管线要进行平、立面综合处理,按园林化的标准布置绿化,争取良好的站容站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