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市场 >> 水利工程建设让贵州告别吃水难
曾经,地处喀斯特山区的贵州,“工程性缺水”困扰着无数人。降雨后,雨水很快通过溶洞渗入地下,难以保存下来。
水利工程建设,成为解决贵州“吃水难”的关键。如今,随着众多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贵州绝大部分地区“吃水难”已成为历史。
近期以来,尽管雨水较往年偏少,但位于贵州省三岔河中游的平寨水库仍然碧波荡漾,在天空、山峦的倒影中,不时有鱼儿探出水面。
“这里的水质非常好。”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黔中分公司总工程师杜亚楠说,作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源头水库,平寨水库坝高.7米,水库总容量10.89亿立方米,年调水量可达5.5亿立方米。
杜亚楠介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贵州中部,涉及大、中、小型水库91座,可实现跨地区、跨流域调水,是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黔中地区人均水资源少问题。”
来到贵州省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附近,可见一座高近百米的水泥大桥横亘在山间,从远处看,极易被当成高速公路。实际上,它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输配水干渠渡槽——草地坡渡槽。
草地坡渡槽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里输配水干渠的众多渡槽之一。“输配水渠除了在革寨水库前后设两级泵站分别提升22.6米和26.2米外,其余全程自流。”杜亚楠说。
如今,来自平寨水库的水,通过连接在一起的渡槽、涵洞、河道,源源不断地输往干渠沿线各县,甚至是上百公里以外的贵阳。
“工程除了能解决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外,还具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功能。”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黔中分公司负责人左中云告诉记者,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涉及贵州5个市州,解决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年12月,随着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区大坝闸门的缓缓放下,标志着水利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除了供水和灌溉,还兼具发电作用,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约90万亩农田灌溉,还将为毕节和遵义两市数百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水利工程建设首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这是国企的担当。”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两个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动辄上百亿,资金回笼周期长。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近年来贵州水利建设大踏步前进的真实写照。目前,贵州“一核四区”的大水网格局已初具规模,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工程性缺水瓶颈初步破解。
数据显示,十年来,贵州先后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水网会战等一系列水利建设行动,水利投入突破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