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闸

400多年的三江闸,绍兴人治理水害的缩影

发布时间:2024/10/8 17:25:28   
大家好,我是宏哥,一个自驾游爱好者,每次自驾出行都是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无限乐趣,希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三江闸在上篇的自驾出行游记中,我向大家介绍了绍兴进入新世纪以后修建的一座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曹娥江大闸,成为守护绍兴平原新的铜墙铁壁。曹娥江大闸历史的车轮往回多年,在同样一片水域,绍兴人修建的另外一起水利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堪比夏之大禹治水、秦之李冰治都江堰,它就是修建于明代的绍兴三江闸工程,很多绍兴人可能都不熟悉这段历程,我也是在探索曹娥江大闸过程中,才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如是,好奇心使然,决定去实地探寻一番。三江闸名字的由来先来说说三江闸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它的取名主要和它所处的位置有关,这里是钱塘江、曹娥江、钱清江三条江水交汇处,三江口也因此得名,据说三江口是当时的交通要地,经济活动兴盛,而在三江口建造的闸口,古人也顺其自然取名三江闸。这里位于绍兴北斗门镇,距离绍兴市中心15公里,离绍兴互通不远,如果导航找寻还是比较方便的。三江闸建成最应该感恩的人作为明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三江闸,最不应该忘却的人,应该就是这项工程的建造主持人汤绍恩。根据史料记载,汤公是四川人,明明嘉靖十四年()赴任绍兴郡守,而当时正是绍兴闹水患最厉害的时候,他体恤民情,做出决断,召集民工,历时不足九个月的较短时间里,建成防潮蓄水大闸。据说当时建造条件异常艰苦,国库拨银杯水车薪,汤公带头募捐,亲自上阵,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感动了海神,最终修成大闸,从此“旱有蓄,潦有泄,启闭有则,山会萧三邑之田去污莱而成膏壤”,绍萧平原成了富饶之地。为了感念他的恩德,绍兴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修建汤公祠奉祀,清康熙和雍正皇帝也分别赐封。所以在绍兴,汤公享有“泽被三江”的声誉。三江闸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建筑的最高水平,如今依然发挥余热当我走上三江闸的桥面时,感觉眼前就是一个极其普通朴实的石桥,完全和我脑海中的印象不一样,后来我回去查了下资料,才对它原始的样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闸长米,包含28孔,闸墩和闸墙用大条石砌筑,墩侧凿有装闸板的前后两道闸槽,闸底有石槛,闸上有石桥,闸内建有“泾溇”“撞塘”“平水”三内闸,备大闸冲溃之御,闸外筑石堤余丈以扼潮水冲击,闸旁刻有“水则石”,可以根据水势潮情启闭闸门。三江闸代表了古时水闸工程建筑的最高水平,据专家说领先世界年。上世纪70年代,三江闸因闸外淤沙日积,阻滞宣泄的情况日渐严重,随着出海通道被祝堤封堵,多年的三江闸终于完成了光荣而沉重的历史使命。现如今,在它不远处的新三江闸和曹娥江大闸已经接替而上。新三江闸如今的三江闸,虽然看上去显得比较陈旧,甚至有些破损的情况,但依然还在发挥着桥梁通行的作用,桥石墩给人感觉非常健硕厚重,如果不是桥头一块非常不起眼的“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石碑,你根本就想象不到眼前这座普通朴实的石桥曾经又是何等的辉煌。写在后面三江闸就是绍兴人治理水害的一个缩影,在历史上给予绍兴这片土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守卫一方安宁多年,即使到了现如今,它还依然发挥着余热,方便行人,这也是给我最大震撼的地方。另外,对于它的建造者汤公,在修建大闸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斗志、决心和智慧,也是让我觉得最受鼓励的,这些先贤们的精神财富不应该被忘却。当然,如今的三江闸,可能是年久失修的原因,有些路栏已经损害,甚至存在安全风险,建议能引起有关方面和人士的重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工程,在大闸头尾,如果现场有一些关于大闸的内容介绍或展示,可能对于游客来感知这段辉煌历程更有帮助,更有体验感。因为对三江闸了解依然不深入,可能有些观点比较浅,也希望大家能够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0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