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闸

养殖鱖鱼的孵化设备,孵化槽孵化缸及消毒

发布时间:2023/5/11 18:41:44   

大家好!我是诗宇学养殖。今天给大家说说鱖鱼养殖所需的孵化设备,鱖鱼孵化设备包括孵化用水处理池、产卵池、孵化桶孵化环道、孵化槽、孵化缸及消毒蓄水池等。

1。孵化用水处理池主要是沉淀池和净化池,为了确保孵化的成功,孵化用水要比普通养殖用水更有讲究,都需要经过二级处理后方可使用。一级处理为初级沉淀,主要是除去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泥沙等;第二级处理也就是对水体的进一步净化,方法是将经过沉淀池中的水通过沙过滤,同时也可以滤去水中的部分敌害生物,然后用泵将这些水抽到水塔上,经过两天时间的完全曝气,可以确保孵化用水中的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

2。产卵池鱖鱼产卵池并不仅仅指的是一个池子,而是一整套的。设备,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收卵设备(收卵网、网箱)等。产卵池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位置:为了减少受精卵运输时造成的损失,产卵池般与孵化场所建在一起,且靠近亲鱼培育池。水源:亲鱼繁殖用水的要求要比养殖用水更严格,因此要求有良好的水源,而且进排水方便。大小:对于产卵池的大小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一般是根据繁殖场的规模来定,面积一般60~平方米,水深1米,可放4~10组亲鱼(40~60千克)。形状:对于产卵池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为了方便捕捞亲鱼和便于受精卵的收集,一般可为椭圆形或圆形。由于椭圆形产卵池池内往往有洄水,故收卵较慢,而圆形产卵池呈中心对称,几乎没有洄水,因此收卵快,效果好。目前大多数的养殖场均采用圆形产卵池。

产卵池的建设:圆形产卵池通常采用三合土结构,或单砖砌成再用水泥抹平,池子的直径以8~10米为宜。为了便于快速收集受精卵,通常是将产卵池底建成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形状,一般中心较四周低10~15厘米,池底中心设圆形或方形出卵口一个,这样当产卵池里的水慢慢排出时,最后的受精卵就会随着水流通过出卵口能全部进入集卵设备。产卵池设进水管道一个,直径10~15厘米,与池壁切线成40°角左右,沿池壁注水,使池水流转。放亲鱼前,在池的顶端装好栏网或拦鱼栅,以防止亲鱼在追尾时跳出产卵池而逃鱼。

集卵设施的建设:集卵设施包括集卵池、收卵网和网箱等,集卵池一般采用长方形,长2.5米、宽2米,底面比出卵口低0.2米。通过直径25厘米左右的暗管将出卵口与集卵池相连在一起。集卵池出卵暗管伸出池壁0.10.15米,便于集卵网的绑扎。集卵池末端的池墙设3级一5级阶梯,每一阶梯设排水洞一个,上有水泥镶橡胶边缘压盖,以卧管式排水和控制水位。

3。孵化桶可用于受精卵的孵化和鳜鱼苗种的前期培育。孵化桶通常是用白铁皮、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各地宜因地制宜,不可拘泥。每个孵化桶的大小根据可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千克左右为宜。孵化桶的底部有鸭嘴形的进水口呈一定角度排列,确保整个孵化桶里的水能形成水流,满足鱼卵对水流和氧气的需求;在桶的口沿部位设有20目的纱窗或筛绢,是防止鱼卵和鱼苗在水满时溢出,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厘米2。

鱼卵放入孵化桶前应清除混在其中的小鱼、小虾和脏物等敌害和杂质,放卵密度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灵活掌握,如果鳜鱼苗种的孵化和前期培育(指鳜鱼苗开口后的1~3天)在孵化桶内进行,放卵的密度为每桶放卵12万~17万粒左右;如果受精卵在孵化后需要及时地分出或转入其他培育设施中进行培育时,放卵密度可适当提高为每桶放卵25万35万粒。另外水温高时,受精率低的鱼卵密度宜适当减少。在孵化过程中,尤其是快到脱膜时要加强观察,多清洗附着在纱窗或筛绢上的污物和卵膜,确保水流畅通和氧气充足。

4。孵化缸,基本上就是用于受精卵的孵化。孵化缸因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孵化率较稳定等优点,选用较普遍。孵化缸由进出水管、缸体、滤水网罩等组成。缸体,可用普通盛水容量为~千克的水缸改制,或用白铁皮、钢筋水泥塑料等材料制成。水缸改造较经济,采用广泛。按缸内水流的状态,分抛缸(喷水式)和转缸(环流式)两种。抛缸,只要把原水缸的底部用混凝土浇制成漏斗形,并在缸底中心接上短的进水管,紧贴缸口边缘,上装每厘米16~2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的滤水网罩即成。用时水从进水管入缸,缸中水即呈喷泉状上翻,水经滤水网罩流出。

鱼卵能在水流中充分翻滚,均匀分布。如能在网罩外围,做一个溢水槽,槽的一端连接出水管,就能集中排走缸口溢水。放卵密度,抛缸一般比转缸高20%,每立方水体可放卵万~万粒。日常管理和出苗操作皆方便。转缸,在缸底装4~6根与缸壁成一定角度,各管成同一方向的进水管,管口装有用白铁皮制成的、形似鸭嘴的喷嘴,使水在缸内环流回转。由于水是旋转的,排水管安装在缸底中心,并伸入水层中,顶部同样装有滤水网罩,滤出的水随管排出,放卵密度为每立方万~万粒。

5。孵化环道孵化环道是目前生产上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卵化设施,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生产单位选用的孵化设备,也可用于鱖鱼的产卵、孵化和苗种的前期培育。由进排水系,环道、集苗池滤水网闸等组成。一般是用水泥或砖砌的环形水池,大小依生产规模而定。孵化环道的容水量,视生产规模而定,可根据每立方水体放卵万~万粒的密度,以及预计每批孵化的卵数,计算出所需要的水容量,再以环道的高和宽各为1米,反算出环道的直径环道,有1~3道,以单道、双道常见。形状有椭圆形和圆形,以圆形为好。单环环道,内圈是排水道,外圈是放卵的环道。双环环道,有两圈可放鱼卵的环道,外环道比内环道高30~35厘米,以便外环道向内环道供水,但内环道仍装有进水管道与闸阀,又可直接进水,在内环道的内圈是排水道。三环环道,是再增加一道环道,其他与双环类同。

由于向内侧排水,故各环环道的内墙都装有可留卵排水的木框纱窗,数量随直径变化(通常按周长的1/8或1/16,装窗一扇)。也有的环道,采取向外溢水的,则纱窗安装在外墙,所溢出的水从外墙的排水道流走。总的进出水管,都在池底,以闸阀控制。每一环道的底部,有4~6个进水管的出口,出水口都装有形似鸭脚的喷嘴,各喷嘴需安装在同一水平,同一方向,保证水流正常地不断地流动。鱼卵在环道中,顺流不停地翻滚浮动。在用环道孵化时,常常发现鱼苗有贴膜现象,只要鱼苗贴在纱窗上,基本上就会死亡,因此解决措施就是将孵化环道的过滤纱窗加大,增加有效过滤面积对防止贴卵有良好效果。

6。孵化槽,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一种长方形水槽,大小根据生产需要。较大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每立方米可放70万~80万粒鱼卵。槽底装3~4只鸭嘴喷头进水,在槽内形成上下环流。

7。消毒蓄水池在鳜鱼的孵化设施中,消毒蓄水池是一个重要的设施,有许多养殖场没有注意这一点,导致鳜鱼苗繁殖出来后大量死亡,因此可以这样说,在鳜鱼苗种繁育中,保证鱼苗在长到2厘米前不发生疾病是育苗成功的最关键技术措施,而消毒蓄水池就是起这样的作用的鳜鱼苗出膜至鳞片长齐时大约需要12天的时间,生产实践表明,在出膜5天左右,育苗水体中的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等寄生会导致鳜鱼苗大量死亡,如果这时用药物杀灭寄生虫,鳜鱼苗娇嫩的肉体是适应不了的。因此这时就可以发挥消毒蓄水池的作用了,在繁育时可以配备2个这样的池子,面积为3~5亩为宜,要求池底的底质要硬实,淤泥要少,在苗种培育前3~5天也就是孵化时受精卵快要脱膜时,用20毫克/升的漂白粉对蓄水池进行彻底消毒就可以了。

一般在鱼卵脱膜孵出4~5天后,鱼苗的卵黄囊基本消耗、能开口主动摄食而且可见腰点(即鳔已经具备充气功能,能上下浮沉)和游动自如时,即可下塘。鱼苗下塘时应注意池塘水温与孵化水温不要相差太大,一般不宜超过士2℃。这时鱼苗幼嫩,在进行捞苗、运输等操作过程中要细致、谨慎,不可损伤鱼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