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连接河湖如星罗棋布滋养水乡的华阳河,一面是浩浩汤汤如金鳞巨龙盘踞的长江水,在夕阳的映衬下,杨湾闸在田野间显得格外醒目。
杨湾闸位于望江县杨湾镇境内,保护着安徽、湖北两省万人口、万亩耕地及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安全。它以汛期拒江倒灌,汛后排泄湖内积水为主要任务,兼有蓄水、引灌等功能,是华阳河流域入江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同马大堤上最大的一座重点防洪闸。
历史积淀老闸焕新颜
江水迭溢,长江改道,自清道光元年至民国初年,同马大堤系统初具雏形,华阳河流域作为长江故道,成为了长江安徽段的重要支流,滋养一方土地。
杨湾闸老闸始建于年,这一年是建国初期完成三大改造的关键一年,类似杨湾闸这样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因技术力量和施工装备的限制,只能一边研究一边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据历史资料记载,建设杨湾闸老闸时最高单日出工人数达到人。
杨湾闸建设现场研制紫铜片伸缩缝压缩器
饱经风霜六十余载,这座汇集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老闸光荣“退休”,年后仅保留堤顶道路作为交通桥使用。
“这是我们在望江县档案馆找来的老闸建成后安庆专区华阳闸管理所(负责华阳闸、杨湾闸运行原理单位)花名册,名单上在世的就只剩1位老人了。”杨湾闸管理处副主任聂斌指着杨湾闸水文化馆墙上的名册照片说道。
浮雕、插画、文字、实物……不足平的老闸启闭机房里讲述着属于杨湾闸的故事,从老闸建设到新闸落成,从管理模式到文化传承。“这老闸的故事总要讲给后人听啊……”杨湾闸管理处主任檀北来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年,杨湾闸管理处将改造老闸建设成杨湾闸水文化馆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当中。
建成后的杨湾闸水文化馆内
年10月,杨湾闸水文化馆正式落成。这种利用老闸启闭机房改建水文化馆的形式也成为了安徽省长江流域的先例,打造了独立的“杨湾闸”特色水文化展览馆,迅速成为了当地的一处“网红打卡点”,而这也是“十四五”以来推进水文化保存记忆工程“安徽做法”的生动实践。
科技助力新闸添新装
“我们远程操作控制柜控制水位,由监控设备对其进行监控,通过交换机传到中控室大屏,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实时情况了。”杨湾闸管理处工作人员汪文建介绍到。在杨湾闸管理处自动化远程操作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测闸门运行情况,面前的电脑上跳动着实时水位数据。
因老闸安全鉴定为三类闸,年6月建成杨湾闸新闸,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杨湾闸除险加固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也随之正式投入使用,由人工操作转为自动控制,该项工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闸管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杨湾闸现代化运行管理系统
杨湾闸管理处主任檀北来表示“在目前这样高效率、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只有掌握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手段才能与时俱进,随着闸站自动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管理水平也在加速提升。”
精准发力管理创新高
绿树成荫杨湾景,碧波浩淼长江水。杨湾闸用4年时间实现跨越发展,将“快赶超”作为杨湾闸管理目标。“年新闸正式竣工使用后,我们是省长江局系统内唯一没有通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单位,我们必须要自我加压,实现突破。”杨湾闸管理处副主任聂斌坚定的说。
在杨湾闸闸门启闭机房里的一角,一张放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