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优势 >> NBT108562021英文版煤矿井下
NB/T-英文版煤矿井下超高压水力割缝作业技术规范
提供更多标准英文版。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的一-般规定、进水流道、模型试验等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8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泵站设计规范DLT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设计规范ANSI/H19.8泵入口设计(Pumpintakedesign)3术语和定义GB及DL/T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进水流道inletflowpassage将流体引入泵吸入口的结构或管道。其分为前池、滤水区和肘形流道或者吸水室,肘形流道用于混凝土蜗壳泵,吸水室用于金属斜流泵。3.2前池forebay泵房内滤水区之前的部分。使水流平顺过渡并按需要分配至各泵的滤水区,包括闸门和隔墙等设备和构筑物。3.3滤水区waterfilterarea前池与肘形流道或者吸水室之间的部分。对冷却介质进行过滤配水以降低后续过流设备的负荷,包括闸门、格栅及除污机以及鼓形滤网或者旋转滤网等。3.4肘形流道elbowsuctioninlet蜗壳泵吸水口至叶轮吸入侧口环之间的部分。整流冷却介质保证蜗壳泵的进水流态,提高蜗壳泵运行的稳定性。3.5吸水室inletsump从滤水设备后端至水泵后墙的部分。为水泵或者进水管(流)道提供良好进水流态的水池。4一般规定4.1取水设计应采取防泥沙、防污染、防冰和防冻、防漂浮物、防海生物和防腐蚀等措施。4.2进水流道布置应使进水流道内水流流态良好,保证水流顺直、稳定、均匀引入水泵肘形流道或吸水室。4.3进水流道形状、几何尺寸应避免产生有害涡流。4.4进水流道出现回流或滞水区域宜设置回填或导流设施。4.5进水流道应根据水泵类型、技术参数及布置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4.6进水流道尺寸应满足循环水泵和滤水设备安装检修运行条件。4.7肘形流道或吸水室中不应出现射流、脱流、涡流、自由跌落流体及严重的水面波动等水流条件。吸水室内水面波动不宜超过0.3m。4.8吸水室断面平均流速不宜大于0.3m/s.4.9必要时,应核算瞬态条件下进水流道引水及涌水特性。4.10单台混凝土蜗壳泵的流量适用范围为15m/s~36m2/s;单台金属斜流泵的流量适用范围为0m/s~25m/s。5进水流道5.1前池5.1.1泵房前引水段实现均匀配水时,泵房内可不设置前池。5.1.2前池布置应满足水流顺畅、均匀分配的要求。5.1.3当采用引水管(沟)与泵房顺向衔接时,进水前池平面上宜采用梯形,前池锥度应根据流速等水流条件及水泵性能确定。平面扩散角宜不超过40°,纵向底坡宜不超过15°,如图1所示。6模型试验6.1.1当因条件限制,进水流道难以利用已有试验成果或类似工程经验时,应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确定。6.1.2物理模型试验范围宜包括前池、滤水区、肘形流道或吸水室以及吸水管道等,对水流流态造成影响的水工结构及设施应在模型试验中予以模拟。6.1.3进水流道模型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a)研究观测流态、流速分布,并提出满足流道配水均匀性的工程措施.b)研究观测漩涡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止产生有害漩涡的工程措施。
NB/T-英文版bzf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