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优势 >> 历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者理由是什么
提名图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以军功著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人送外号“古埃及的拿破仑”。
虽然被类比为拿破仑,但按照图特摩斯三世所取得的战绩和当时的生产力来计算,这位法老恐怕远比拿破仑出色。他一生远征十六次,打过利比亚,巴比伦,亚述,赫悌,米坦尼,叙利亚,巴勒斯坦…胜率是%。
然而,他最传奇的故事,还是崛起前的经历。
图特摩斯三世出生时,当朝法老暗弱,大权落到他的姑姑----哈特谢普苏特----一个强势又聪明的女人身上。当朝法老一死,哈特谢普苏特就将图特摩斯三世册立为新法老,然后把他流放到了神庙,自己以监护人的身份独揽朝政。
为了监视他,女王让自己的情人当了阿蒙大祭司,把全天下的僧侣控制在自己手中。
那一年,图特摩斯三世刚满十岁。
接下来的二十年,图特摩斯三世都在神庙中度过。接触不到大臣将军,也学习不到治国理论。帝国的任何事务都与他无关,整日陪伴他的只有庙中的僧侣。他还要谨言慎微,唯唯诺诺,不让哈特谢普苏特猜忌自己。
他就这么年复一年地混日子。后来因为表现良好,被哈特谢普苏特赐予了“大将军”的头衔。
“大将军”只是个虚衔。但根据传统,它应该在法老继位时就被授予。图特摩斯三世的“大将军”整整晚来了二十年。
尽管被嘲弄,图特摩斯三世也不敢有丝毫抱怨。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像极了中国的某些傀儡皇帝?
然而图特摩斯三世的处境比傀儡皇帝还要艰难。压在他头上的不是权臣,不是外戚,而是一个像武则天一样强有力的人物。
当时的埃及在女王治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军队兵强马壮。女王的统治牢固而不可撼动。
没错。开局一条狗,对手是王者。
但我们的图特摩斯同学,此刻却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在被发配到神庙的二十二年后,没有任何征兆地,年轻的国王突然回到了底比斯。
一夜之间,权倾天下的女王消失了。和她一起消失的,还有女王的情人和女儿。
起事之前,图特摩斯三世在首都没有任何势力。他最多能够发动的,就是那些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僧侣。历史学家对这段往事充满疑问,却提不出任何可能的假设。图特摩斯三世没有兵,没有钱,仅凭借几个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僧侣,就干翻了统治天下二十多年的女王,实在有违常识。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从没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巩固统治就像老鸨接客一样熟练。
整饬军队,贿赂贵族,册立新的维西尔,安排自己算不上亲近的“亲信”当总督。半年之内,帝国的权力就已经悄然易手,波澜不惊。
后来出于统治需要,图特摩斯三世刻意隐去了女王存在过的痕迹,他的政变手法也随着这场整风运动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后人只知道一个年轻的王子孤身离开了监禁他二十年的神庙,然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帝国的掌门人。
国内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战。
每当新君即位,周边国家总要试探一下新君主的成色。西亚的卡迭石国王趁着埃及内乱,纠集了三百多个小国的王子,宣布他们不再承认埃及的宗主国地位。
实际上,强如哈特谢普苏特,也无法长期在西亚保持权威。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条件,这相当于美国跨洋征服俄罗斯,还要做到长期占领。
但图特摩斯三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拉起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穿越茫茫大漠,要给卡迭石带去民主。
攻方兵力为二万人,守方兵力为四万人。地点是圣经记载的“善恶决战的永恒战场”---美吉多荒原。这就是图特摩斯的第一次远征----美吉多战役。
卡迭石王集结了所有的资源防守美吉多城,并在埃及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埋伏重兵,试图将年轻的法老扼杀在荒野中。
图特摩斯三世没有吃这一套。他先让将军杰夫特攻占雅法以确保补给线,然后自己带领剩余的一万兵力倾城而出,放过对手重兵埋伏的两条大路,从阿鲁纳通道穿过卡梅尔山脉,直抵美吉多城下。一千多年后,中国的韩信也使用了同样的兵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守军立刻崩溃,美吉多城一战而定。
整场战斗,图特摩斯三世仅俘虏了人,斩杀了83人。可见对手已经完全懵逼,没做太大的抵抗就放弃了。
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型战役,就这样带着不可思议的战损比结束了。
战后,图特摩斯三世并没有对敌国王子斩尽杀绝,而是将他们带回埃及,接受同化教育,再放归本国,借此稳固埃及的统治。
这个手法为历代统治者所惯用,但图特摩斯三世显然是原创。
美吉多战役为埃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让埃及法老第一次以征服者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图特摩斯三世又发动了十五次远征。一次比一次远,最远打到了巴格达,饮马幼发拉底河畔。
图特摩斯三世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国营海军舰队。它让从来没有海军兵种的埃及人得以横行东地中海。舰队中配备了世界上第一支专业武装运兵船队,以前需要三星期才能到达的叙利亚沿岸,现在只需要四天。
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埃及人的触角远及克里特岛,爱琴海和塞浦路斯,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的洲际大帝国。
历史上最辉煌的第十八王朝帝国版图,在图特摩斯三世手中达到了最大。
上面所说的一切,都发生在公元前年。
那时,中国的商朝刚刚建立。
实际上,对于年前的历史人物,任何考证都无法做到精确。但评论区出现了如此多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是让答主颇感意外。为了尽可能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特摩斯三世,现在补记一些简单的历史证据。欢迎大家补充。
tips:对于历史专业的知友,或是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知友,推荐一本书:
此书在亚马逊有记录,但不清楚是否还在售。
《Urkundender18.Dynastie》是古代埃及第18王朝的象形文字集合,由德国学者KurtHeinrichSethe编辑。
这本书保存了页手写的象形文字(16个分册),是Urkunden系列中最长的部分,包含了ThutmosisIII统治时期大部分时期的第18王朝的所有记录。
理论上,只要您有耐心,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所有信息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但这本书只是个考古记录集,所以发行量不大。英译版本由BarbaraCumming出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
序.古埃及的周边形势为了更好地理解图特摩斯三世的历史功绩,这里要先介绍一下基础背景知识(这部分有些冗长,熟悉西亚历史的同学建议跳过,直接看第一点):
在分类上,古埃及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非洲国家”。现在学界更倾向于将它定义为“泛地中海文明”。古埃及文明存在的年代是---BC。如果从拉美西斯11世算起,那么时间跨度大概在2年左右。这2年期间,埃及的敌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1.南方是努比亚人。
努比亚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文明,也是唯一一个与埃及共享尼罗河的文明。它位于埃及正南方,两国的国界大概在今天的菲莱岛,著名的“阿布辛波神庙”就是古埃及的南大门。
在古埃及人口中,努比亚被称为“库什”,后来努比亚人建立的国家就被称为“库什王国”。
文明6的黑大妈就来自于库什王国
努比亚人是典型的“非洲人”
拉美西斯三世时期的努比亚人形象
努比亚地区的文治程度很低,以至于历代努比亚王都无法建立起成熟的国家体制与埃及对抗。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努比亚都在“叛乱--被征服--再次叛乱”中循环。从第一座金字塔奠基到新王国覆灭,努比亚长期扮演着埃及下位盟友的角色。
埃及对努比亚人的认识是基于侵略战争的基础上。由于努比亚盛产黄金(“努比亚”这个词可能就来自埃及语“黄金之国”),并处在埃及与非洲腹地的贸易路线上,所以两者的战争从各自文明的初期就开始了。早在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前,蝎子王就留下了斩杀“戴着鸵鸟羽毛的敌人”的石刻。在金字塔时期,大法老斯尼夫鲁一次性将几千平方公里的努比亚领土夷为平地。到了新王国时期,努比亚人已经完全被埃及同化,成为了埃及军队的一部分。努比亚人也曾反抗过埃及的统治。在图特摩斯出生前三百年,努比亚进入了“柯玛文化”(KermaCulture)期,国力有了长足进步。这一时期的埃及正处在分裂期,无暇顾及国外。努比亚人趁乱入侵埃及,曾险些将埃及灭国。
柯玛城遗址柯玛文化期过后,努比亚又重新成为埃及的附属国。直到古埃及末期,努比亚人才有机会再次进入埃及并建立全国性政权(第25王朝)。这时距离蝎子王第一次远征努比亚,已经过去了年。
七叶花环和蝎子,是埃及人留给努比亚人的最早印象在军事上,努比亚人以“弓箭手”闻名于世。后来埃及干脆以“弓之地”来指代努比亚。在两国交界的“Medjay”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支职业雇佣兵军队。作为精英部队,他们通常被埃及法老雇来保卫皇室或驻守重要地区。在新王国的军事扩张中,努比亚雇佣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上,努比亚深受古埃及的影响。他们信仰埃及的宗教,使用的埃及政策,连统治者也开始自称“法老”,并按照典型的“法老风格”行事。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努比亚人对埃及文化的热爱似乎比本土埃及人更加强烈。新王国覆灭后,来自努比亚的黑人法老带领埃及人反抗亚述的侵略,积极维护古埃及传统,并致力于复兴埃及文化。埃及文明能残留到罗马时代,努比亚人居功至伟。
具有强烈埃及风格的努比亚金字塔最后,在新王国灭亡年后,库什王国被阿克苏姆人攻陷,努比亚不再以实体国家的形式存在。又过了年,非洲正式进入阿拉伯时代。
2.西方是利比亚人。
没错,就是卡大佐的那个利比亚。
古埃及时的利比亚和今天一样,多以部落的形式聚居,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古利比亚的主体民族可能是柏柏尔人,他们的体貌特征在同时期的埃及壁画中有所体现。
但实际上,古代利比亚人的考古证据极少,人们对他们的种族,语系,疆域等关键性概念几乎一无所知。考古证据的缺失可能是源自气候变迁。几千年的时光将绿洲变成了沙漠,湮没了所有历史信息。
这是希罗多德描绘的“世界地图”。显然,古人并不认为“利比亚”这一地区存在文明实体。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古埃及人从未对尼罗河以西的地区进行过探索。所以在古埃及的文献里,利比亚人只被简单地描述为“蛮族”。他们被认为是游牧民,土匪和海盗的集合体。
历史上,埃及对利比亚人的最大胜利是发生在美棱普塔王时期。埃及用两万人杀死了九千余利比亚人,创下了远古战争史的歼敌记录。
3.北方是亚洲诸国。
在不同历史时期,西亚有不同的对手。最强大的是巴比伦,亚述,米坦尼,赫悌,波斯,马其顿和罗马。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明,而埃及经历了它们全部。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西亚才是核心舞台,埃及只能算是“番邦”。由于木材和马匹等战略资源上的明显优势,西亚的诸文明普遍领先于同时代的埃及。只有极个别的大法老才有能力和西亚文明一较短长。这才是图三,拉二,拉三的真正伟大之处。
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在西亚的对手主要是三个:
a.古巴比伦系帝国:
它是闪族人建立的一系列帝国的总称。在图三时期,这个帝国叫做“米坦尼”。
(尽管米坦尼的建立者—胡里安人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闪族人,但他们全盘接受了古巴比伦人的文化和宗教,传播并使用巴比伦人的文字。从文明延续的角度上看,米坦尼就是另一个古巴比伦)
米坦尼是个强大但又尴尬的帝国。它的南面是古埃及最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北面是以军事力量著称的赫悌。在它的东南边境,还生活着生命力顽强的亚述人(从公元前0年一直存活到现代社会,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第一奇葩)。
米坦尼的地图让答主想起一句台词:荆襄之地,固若金汤!有限的发展空间让米坦尼的大国地位非常脆弱。但在图三时期,米坦尼依然是最强大的对手。在军事上,它可以动员超过十万的兵力,其影响力覆盖到埃及本土;在经济上,它掌控着连通三大洲的贸易路线,坐拥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贸中心阿勒颇。
关心叙利亚局势的朋友对“阿勒颇”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从公元前一万年一千年到公元后年,阿勒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这里经历了几千年的繁荣,也承受了几千年的战火。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全世界目光的焦点。
先今并没有证据表明图特摩斯三世成功打下了阿勒颇,但这座历史名城确实出现在图特摩斯三世的征伐记录中。有学者猜测,图三选择避开阿勒颇的理由之一,是他不想破坏埃及赖以生存的贸易路线。近东的铁矿和黎凡特的雪松木,是埃及历次远征的原动力。按照有限的考古证据,埃及与米坦尼之间的贸易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
米坦尼人的陶器在埃及非常受欢迎。埃及的手工雕像则在米坦尼成为爆款。两国之间的贸易历史悠久,甚至在战争时期,依然有中间商贩卖军马的记录。
b.赫悌帝国:
赫悌人来自于高加索,是安纳托利亚分支的最著名成员。他们的先民翻过四千米的雪山来到近东,在这里征服了哈提帝国,并改称自己为“哈提人”,即我们今天口中的“赫梯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人”,可能是现在东欧诸国的共同祖先之一。
赫悌是个黑科技帝国。它是全球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赫悌出产的铁制品是当时外国统治者垂涎的目标,以至于其价格与黄金相等,是青铜制品的60倍。赫悌王曾把冶铁技术视为专利,禁止出口到国外,一度引起了埃及法老的恐慌。有证据表明,赫悌帝国灭亡后,赫悌铁匠们将冶铁技术扩散到国外,其中印度和中国
由于地处两河文明与爱琴海文明的交汇之处,早在图三出生之前三百年,赫悌就已经以商贸闻名近东。它的首都哈图沙是有近千年历史的超级都市,是古代三大洲贸易的经济中心。
哈图沙著名的狮子门哈图沙遗址位于土耳其的安卡拉建有内藏系统的城堡哈图沙考古地图随着二十世纪考古学的蓬勃发展,赫悌这一神秘帝国的全貌也逐渐清晰。从国力来看,赫悌帝国的强大远非“城邦”二字可以形容。它拥有30万常备军队,并依据比《汉谟拉比法典》更人道,更有效率的法律系统来治国。赫悌在全盛时期的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埃及。
全盛时期的赫悌。国力与埃及相当,但军队更强大,在中东的影响力远超埃及尽管如此,图三时期的赫悌并没有对埃及造成太大的威胁。一方面是米坦尼隔在中间,成为了埃及与赫悌之间的缓冲带;另一方面在1BC,人类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支撑从尼罗河到土耳其的长途征伐。赫悌和埃及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争夺影响力的战争。赫悌人聪明地在米坦尼和埃及之间左右逢源,以寻求替代米坦尼成为近东霸主的契机。
图三死后一百五十七年,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赫悌已经发展成为帝国。著名的卡迭石之战中,赫悌和埃及一共出动了0多辆战车。如果把战车看成是远古时期的坦克的话,那么这场战役的规模将超过二战时期的库尔斯克会战。
拉美西斯二世固然浮夸,但他所面对的赫悌,确实也比图三时期更加强大。卡迭石之战中,赫悌的盟军数量达到了19支,算上赫悌自己的20人军队,赫悌方的兵力达到了夸张的5万人,是拉美西斯二世两倍还多。从这个角度说,拉美西斯以劣势兵力劳师远征,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这让后人对拉美西斯二世又多了一些谅解。
c.其他小文明。
在波斯人到来之前,两河流域从来就不存在统一的帝国。即便是如日中天的巴比伦和亚述,也无法囊括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所有土地。所以在古埃及的任何历史时期,西亚都是一强多弱,满地城邦的格局。
这些城邦尽管地盘小,实力弱,但他们的历史要比埃及还要悠久。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胡里安人,埃兰人都曾建立过独立城邦。上文提到的卡迭石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城邦。
这些小国不断与强国为敌,时降时叛。遇到危机就抱团取暖,外部压力不大时就互相攻伐,在长达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状态,没有任何文明能够将其彻底征服。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两河流域一直是两大人种的交汇之处。闪族人和印欧人在这里反复拉锯,交替主导着地区的霸权。
埃及作为第三方文明,是三者之间最弱的。
以上三个方向的对手,就是埃及对外征服的主要目标。其中西亚是古埃及最主要也是最宿命的对手,伴随了整部埃及史。
1.图特摩斯三世与女王的世系。古埃及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两个部分。
辉煌的金字塔时代过去以后,古埃及进入了被外族入侵的动荡历史时期。在2次漫长的中间期过后,希克索斯人统治了下埃及。上埃及则由本土法老“陶二世”(TaoII)统治。
希克索斯入侵“希克索斯人”意为“异国的统治者”。现代考古学认为,他们是来自于迦南地区的闪族人,凭借复合弓和新式战车征服了孱弱的埃及第十三王朝,侵占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长达年。期间埃及人不断发起“解放战争”,但因为科技的劣势进展缓慢。古埃及的第十五,十六王朝都是希克索斯人建立的外族王朝,首都为阿瓦利斯,与本土埃及人建立的第十七王朝南北并立(即陶二世所在的底比斯王朝)。
陶有2个儿子:卡摩斯(Kamose,意为“公牛”)与雅赫摩斯(Ahmose,意为“月神之子”)。
可以近似理解为孙坚,孙策与孙权。
陶带领埃及人与希克索斯人开战,不幸阵亡。
陶是个勇猛的战士国王。他在位时期,埃及人依然要向希克索斯人纳贡。有一天,希克索斯国王派人向陶提出要求,让陶关闭王宫外的池塘,因为河马的叫声吵得他睡不着觉。然而,希克索斯国王的住处距离陶的王宫却足有几百公里。显然,这是赤裸裸的挑衅。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对希克索斯人宣战。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解放战争。后来陶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从他的木乃伊可以看出,陶的最后一场战斗惨烈无比。他身中数箭,四肢被长矛贯穿,额头被利斧劈出了一道十厘米长的伤口,整个木乃伊制作得粗糙而草率。陶可能是在战场上被匆匆收敛,并被匆匆埋葬。(答主注:陶的木乃伊可以google到。其颜值很高,仅建议心理承受力强的同学观看)
卡摩斯继承父志,继续维持对下埃及的战争。
卡摩斯是个孙策一样的人物。他在父亲战死后,迅速稳定了家族对底比斯的统治,并且远征努比亚,带回了大量的雇佣兵和奴隶以维持对希克索斯人的战争。在卡摩斯统治时期,埃及人对希克索斯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埃及的城邦有2/3倒向底比斯王朝,联军曾两度兵临希克索斯人的首都,并逼迫喜克索斯国王向西亚求援。
记载卡摩斯碾压希克索斯人的第二石碑。现藏于卢克索博物馆卡摩斯的具体战绩是:征服那弗鲁希(希克索斯城市);征服西诺波利斯(上下埃及之间的军事重镇);摧毁巴哈利亚绿洲(希克索斯人的补给基地);掠夺阿瓦利斯(希克索斯人首都)。卡摩斯的死因不明,他的木乃伊至今未被确认(古代祭司的记录显示了卡摩斯的木乃伊保存良好,但现今只有他的金匕首,圣甲虫和铜镜被确认。他的真身可能隐藏在埃博几百具皇家木乃伊中,需要等待进一步DNA鉴定)。据推测,他统治了大约五年,最后阵亡于孟菲斯一带。
最终这场战争由雅赫摩斯终结。他继承父兄遗志,成功将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全境,建立了完全由埃及人自主统治的国家,这就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在经历了数百年动荡与被外族欺压的历史后,埃及人终于成功复国。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大,最辉煌的王朝,是古埃及文明的集大成者。这个王朝出现了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超级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就是其中之一。
答者注:古埃及并没有“国号”的概念。古埃及人认为自己的历史只有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最伟大的法老开创。他们是美尼斯--埃及之祖;孟图霍特普二世--中兴之祖;雅赫摩斯---帝国之祖。三位法老分别对应了古埃及的三大历史时期,这就是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现代划分法则在此基础上做了细分,将王朝序列根据皇室血统和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划分为31个王朝。一般认为,陶二世和卡摩斯属于第十七王朝,而第十八王朝从“雅赫摩斯”开始算起。所以,陶,卡摩斯虽然是“末代君王”,但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他们和雅赫摩斯一样,都是开疆拓土的英雄人物。足以名列最伟大的法老之列。
雅赫摩斯死后,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位。
阿蒙霍特普一世没有男性子嗣,由平民将军图特摩斯一世继位。
图特摩斯一世迎娶了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女儿阿摩司,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合法化。
图特摩斯一世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建立了古埃及的“现代化”军队(装备新式战车与复合弓),历史上第一次率军到达西亚,奠定了第十八王朝对外征服的基调。一般认为,古埃及在图特摩斯一世这一代才真正开始了向帝国发展的进程。答者注:图一是个狼人。他以平民之身问鼎王位,继位之初就表现出了霸者的气息。努比亚人趁埃及政权易主时预谋反叛,图一察觉后立刻南征,亲手将努比亚王斩杀,并把尸体挂在船头,沿着水路慢慢驶回埃及,向尼罗河两岸的人们展示反叛者的下场。回到底比斯后,图一把努比亚王的脑袋钉在了卡纳克神庙的大门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努比亚王亲眼确认,图一所统治的埃及是否和以前一样强大。图一对努比亚的征服政策效果显著。此后的一百年间,努比亚人再未敢掀起大规模的造反运动。
图一(即三世的爷爷)死后,他与阿摩司王后只留下了一个嫡女,这就是哈特谢普苏特。
于是法老的位置由图一小妾所生的图特摩斯二世(三世的父亲)即位。同样为了统治合法化,图特摩斯二世迎娶了自己的姐姐哈特谢普苏特(三世的继母和姑姑)。
而本文的主角三世,是图特摩斯二世与小妾所生的庶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
可见,从血统上来说,图特摩斯三世远远无法与哈特谢普苏特相提并论。
现代学者认为,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异常牢固,至少部分与人民尊敬雄才大略的图特摩斯一世有关。而且她还拥有第十八王朝开国君主雅赫摩斯的血统,具有执政的正当性。
相比之下,图特摩斯三世只继承了图特摩斯一世这一脉血统,他与雅赫摩斯没有任何血缘联系。也就是说,图三是个%的平民法老。
没错。这下开局连狗都跑了。
而对手依然是个王者。
2.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历史细节关于统治: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了埃及54年。这个时间可以精确到公元前年4月24日-----公元前年3月11日。
精确的继位日期归功于阿蒙霍特普一世时期的一份太阳观测记录。死亡日期来自于他的将军Amenemheb-Mahu的墓室铭文:他的主人死于他的第54个统治年。
图特摩斯三世的嫔妃:
Satiah:生下长子。长子曾与图特摩斯三世共治(即默认的继承人)。但先于图三死去。
Merytre-Hatshepsut:下任法老继阿蒙霍特普二世的母亲。姓氏有些诡异,可能是假名,用来增强儿子继位的合法性。
Nebtu:仅有名字出现在图特摩斯三世的陵墓中。其他不详。
Menwi,Merti,Menhet:三位外籍公主。从名字上看,第二位可能来自于米坦尼王国。这说明敌人已经开始“进女固好,主动和亲”。
Neferure:即奈菲尔鲁拉---哈特谢普苏特之女,与母亲一起消失在政变中。按照传统,她应该也是图特摩斯三世的嫔妃之一,甚至是大皇后。但目前没有任何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
关于历次远征:
迦南攻略:图特摩斯三世在第2,3,4次远征对迦南地区进行了攻略,以巩固美吉多战役的胜利果实。这三次征伐被普遍认为印象不够深刻,不足以被铭刻在卡纳克神庙中。其中第4次远征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在黎巴嫩发现了这次远征修建的一座要塞遗址,所以第4次远征确有其事。
叙利亚攻略:图特摩斯三世的第5,6,7,11,12,13次远征均对叙利亚展开。其中3次远征的对手是游牧民族,这意味着战斗可能在叙利亚到黎巴嫩的任何地方打响。因此后人无法还原埃及人具体的行军路线和战斗过程。叙利亚是图特摩斯三世最主要的战场。
努比亚攻略:图特摩斯三世的最后一次远征抵达了尼罗河第四瀑布。这次远征之前,图特摩斯三世已经进行了至少3年的敌后活动。但努比亚是底比斯王朝的传统盟友(得益于卡摩斯,雅赫摩斯和图一的无情单刷),所以这次远征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推测只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确保努比亚人的长期忠诚。
两强争霸:图特摩斯三世的第8,9,10次远征针对米坦尼王国展开。米坦尼(古巴比伦帝国和古亚述帝国的直接继承者)是当时唯一可以和埃及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所以图特摩斯三世花费了5年时间进行集中征伐。
在第8次远征中,图特摩斯三世把海军开进了幼发拉底河,越过尚未征服的阿勒颇和卡尔希米什,直接突袭米坦尼的心脏地带。埃及人把米坦尼贵族赶进了山洞,只有交出足够的财物才允许他们回家。这次远征,图特摩斯三世占领了大片新月沃土的土地,还在归途中游山玩水,狩猎大象,以便周边国家有时间赶来向他缴纳人质和贡品。
第9次远征的记录很少,对手是Nukhashshe地区的半游牧民族,这是一个生活在赫悌,米坦尼与埃及之间的小部族联合政府。这次远征推测只是一次武装示威,以确保这些小部族在外交上具有正确的倾向性。
第10次远征是图特摩斯三世最接近翻车的一次。米坦尼集结了大军在阿勒颇对埃及人进行阻击,让图特摩斯三世只俘虏了10人就返回了埃及。虽然战后赫悌人的态度表明图特摩斯三世依然是胜利的那一方,但这次远征显然没有做到像以前那样平A碾压。
关于影响力:
现有图特摩斯三世的征伐记录都被保存在卡纳克神庙中,这就是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历代记》。完整版本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Urkundender18.Dynastie》。
卡纳克神庙保存了多位法老的战争资料。最多的两位是图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但后者被普遍认为含金量不高。
这个姿势是经典的“抓头吊打”,代表法老征服敌人。在著名的“那尔迈调色板”上,历史上第一位国王摆出的就是这个POSE。
这是被打败的敌人名单。每个名字都是一个国家或一座城池。
卡纳克的功绩墙功绩墙上最显眼的内容是国王面前的两个方尖碑。图特摩斯一生共修建了6座方尖碑(具体数量有争议)。卡纳克有2座,倒塌1座,未完工1座,还有2座被粉丝所收藏。一座在罗马,一座在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的方尖碑。它是被狄奥多西一世偷到土耳其的。狄奥多西是图三最著名的脑残粉华盛顿纪念碑--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的山寨作品之一关于法老的性格特征:
这一点就比较主观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图特摩斯三世是个低像素的人。三千五百年的时光已经磨掉了绝大部分细节,我们只能从残留的只言片语来推断:
真实:
图特摩斯三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记载,他在美吉多战役的前夜曾紧张得睡不着觉。为了打发时间,他不停地穿梭在兵营之间,提醒士兵们提防敌人的夜袭。很多士兵因为法老没有睡觉而不敢先睡,导致了第二天体力不支,没有第一时间拿下美吉多城。
第二天开战时,埃及新兵们为了抢夺牛羊而不去攻城,图特摩斯三世又表现出了情绪化的一面:他挥舞着长矛,跳起来大骂:我不要战利品,tmd给老子去攻城!
勇敢:
图特摩斯三世是少有的敢于亲自上阵的法老。同他那丢人的后辈拉美西斯二世不同,图特摩斯三世上阵不是被动的。
独断:
美吉多战役之前,军中的主流观点是放弃美吉多,进攻相对薄弱的霍姆斯。图特摩斯三世反驳道:
“没问题,我的将军们。你们愿意去哪就去哪,反正我要去美吉多。”
将军们面面相觑,最后只好表态誓死忠于法老,跟图特摩斯三世一起前往美吉多。
赌徒:
有人认为,美吉多战役其实是一场军事冒险。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是很重要,也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掠夺,又是重兵集结防守,图特摩斯三世进攻这里是失策。
这一点图特摩斯自己也承认。但他在文书里解释了攻打美吉多的理由:“我知道这座城很难被攻克,我本有更好的选择。但对手愚蠢地把所有领导者都集中到了这里,这给了我一次性将几百个国家全部剿灭的最好时机。”
实际上图特摩斯三世也做到了。
经过十八个月的征伐,他为埃及打开了通往新月沃土的大门。
他来之前,身边只有几十年未经历过战火的新兵。他走之后,身后留下了一千个被征服的城市。
狂妄:
根据后世段子手记载,图特摩斯三世与米坦尼国王还有过一段直接对话。
美吉多战后,埃及的疯狂扩张引起了米坦尼帝国的注意。
米坦尼远在伊朗,与埃及并不直接接壤。但西亚小国向埃及称臣触动了米坦尼帝国的利益。在此之前,米坦尼并没有想到埃及人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施加影响力。
于是米坦尼国王给图特摩斯三世送去了一封信:
“两河之地离我们更近,请不要在我们的后院撒野。”
图特摩斯三世则回复:
“埃及确实离米坦尼很遥远。所以我无法占领你们的首都。我只能掠夺完就走。”
米坦尼国王大怒,立刻向埃及人宣战。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图特摩斯三世打进了米坦尼的首都,把国王打得流亡国外,还掠走了三十名嫔妃。
莽撞:
还有证据表明,图特摩斯三世并不是个谨慎的人。
在第十次远征中,他在阿勒颇被米坦尼的十万大军包围,而他的手里只有那祖传的两万军队。
被包围的原因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从兵力对比上看,应该也不是什么额外的“战术原因”,就是单纯的没做好侦查工作,被敌人包了饺子。
不过图特摩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打赢了。
战后赫梯人送来书信,对他大肆吹捧了一番。图特摩斯怎么回答的历史也没有记载,但这场战役留下了图特摩斯军事生涯的耻辱记录:两军激战一天,俘虏10人。
3.关于美吉多战役的历史细节美吉多战役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型战役”,除了拥有翔实的一手史料之外,还有以下的“世界第一”:
第一次使用复合弓的战斗;
第一次使用战争统计的战斗;
第一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战斗;
第一次带有“国际外交”色彩的战斗;
第一次有记载的联军作战;
第一次有记载的军议。
美吉多战役的具体结果是:
俘获名囚犯,斩杀83人,掠走匹母马,匹马驹,6匹种马,辆战车,件盔甲,支复合弓,头牛,22头羊以及铜质皇家盔甲,镀金战车和帐篷杆若干。
战后,所有敌国国王都被要求送一个王子到埃及做人质。在后来的文献中,“美吉多”成为“世界末日”的代名词。
答主注:《圣经》启示录(19:11-21)中上帝与恶魔交战的最终战场“哈米吉多顿”指的就是美吉多的这片山岗。而战争的结局正是“世界末日”。因为美吉多战役早于《圣经》的成书时间,所以我们熟知的因果律可能要颠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图特摩斯三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可能要远大于预期。
美吉多遗址有关图特摩斯三世的历次征伐,资料最详细的就是美吉多战役了。它是由法老的私人秘书塔加尼(Tjaneni)记录的。他详细地描述了埃及军队的行军,军议,扎营,攻城的过程。还有一些法老本人的刻画。奇怪的是,图三接下来的军事记录都没有美吉多战役这般详细,多数只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俘获数量。后世的拉美西斯二世和拉美西斯三世的军事记录也延续了同样简约的风格。由此可见,埃及人不重视战争过程的记述是常态,美吉多战役反而是个例。其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美吉多战役过后,大文豪塔加尼死了。
4.关于女王的能力。哈特谢普苏特被称为“赫雀瑟”(最受人尊敬的)或“猎鹰女王”。
她被后世誉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帝王”。
答者注:实际上,在哈特谢普苏特之前,埃及历史上还出现过两位女王。第一位女王生活在金字塔时代后期,名叫尼托克丽丝(Nitocris)。曼涅托和希罗多德(古希腊段子王)都曾提到过她的名字。比如曼涅托曾这样形容她:
“...她生来颊红肤白,比她同时代的所有女人更为美丽,也比所有男人更为勇敢。”----《埃及史》
而希罗多德则讲述了一个故事:尼托克丽丝是法老的宠妃,与她的丈夫共治埃及。但时局混乱,她的丈夫在位仅一年便被权贵们谋害。造反者没有另立新君,而是将尼托克丽丝推上了王位,企图借她来控制国家。尼托克丽丝假装顺从,骗取了造反者的信任。两年后,她在一间地下室宴请他们,用烈酒把他们灌醉,然后打开了水闸,让尼罗河水倒灌,将所有赴宴的人埋葬在了水底。大仇得报,尼托克丽丝为免受造反者残党所辱,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她整理好衣服,戴着王冠,告别了自己的亲信,独自走进一间布满灰尘的密室,再也没有出来。于是,古埃及的第六王朝就此落幕。她死后,数百名能力平平的王子起兵争位,创造了“七十天出现七十位国王”的历史奇观。恰逢埃及气候异常,粮食减产,民间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各州州长趁机拥兵自重,互相攻伐,帝国就此分崩离析。至此,辉煌的古王国时期结束了。第二位是第十二王朝的索贝克尼弗鲁(Sobek-neferu).。她统治了三年,名义上行使全国权力,但实际只能控制首都周边的一小片区域。她去世后,中王国灭亡。可见,在男权社会,女人当政的结局都是国家灭亡,改朝换代。尼托克丽丝无心权位,索贝克尼弗鲁有心无力。虽然她们都拥有女王头衔,但实际上均未对历史进程作出太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哈特谢普苏特确实是第一位“真正的女王”。她掌握着绝对实权,又出生在太平盛世。最重要的是,她凭借自己的才能稳固地统治了二十年,没有任何人有能力质疑她的权威。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改变了后人对古代王权制度的固有认知。
尽管哈特谢普苏特现在名震整部埃及史,但在十九世纪之前,人们对她还一无所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将自己描绘成了一个留有胡须,肌肉健硕的男性法老形象。这强烈暗示了她的篡位行为是明目张胆的,并且得到了统治阶层的默许。
卡纳克的女王方尖碑上记载:“她为她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的王座之主----献上她的敬意。她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座伟大的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黄金。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答主注:在卡纳克敬神,相当于中国皇帝在泰山祭祀,是只有法老才有资格行使的最高权力。哈特谢普苏特自称阿蒙之女,在宗教地位上已经和法老等同。另外,她在帝王谷的陵墓不是合葬墓(图二的墓可能是KV42),也表明了哈特谢普苏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老。
治国方面,女王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她治下的埃及经济繁荣,建筑无数。尽管二十年没有对外发兵,但图特摩斯一世所征服的西亚小国并没有公然反抗埃及的霸权。这说明了女王虽然对征伐不感兴趣,但她至少有能力在遥远的敌国保持影响力。
女王的另外一项政绩是主持了对庞特(PUNT)地区的探索。
探险队满载而归。
注意下方的鱼类形象。有些鱼是埃及没有的。
积谷如山
进贡的庞特人
长颈鹿,母狮暗示了贸易路线已远离本土
牵着狒狒的庞特人
据考证,拥有鹦嘴鱼,狒狒等特有物种的“庞特”地区就是今天的索马里。按当时的交通状况,这算是非洲版的“郑和下西洋”。
实际上,女王所统治的时代可能是整个古埃及历史上最富庶,最繁华的时代之一。哈特谢普苏特所积累的国力,足以支撑图特摩斯三世穷兵黩武二十余年,还能同时维持三大工程的修建,最后还能剩下一部分交给后代去延续盛世。如果说图特摩斯一世是帝国的奠基人,图特摩斯三世是帝国的征服者,那么女王就是帝国经济建设的总设计师。她的影响延续了三百多年,直到新王国的终结。
5.关于女王的情人。女王的情人名叫“森穆特”(Senemut),是一位平民。
他是女王的专属建筑师,代表作是著名的“停灵庙”。(哈特谢普苏特祭葬庙)
这座伫立在米悬崖下的宏伟建筑,现今只保留下来1/3。尽管如此,它也是现代人能够看到的最精美的古埃及建筑之一。
最开始,历史学家们认为女王和森穆特只是明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一位杰出的女王拥有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不奇怪,甚至是理所当然。
但在清理停灵庙时,人们发现大多数女王的壁画里面都绘有半跪听命的森穆特,出镜概率似乎超出了一般的大臣。祭庙的后殿,森穆特甚至拥有一尊独立的雕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个平民男子拥有的皇家头衔高达80多个。这在讲究出身的奴隶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森穆特与女王的真实关系。
似乎有些旁证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暧昧。比如图特摩斯二世与哈特谢普苏特仅留下了一个女儿奈菲尔鲁拉(Neferu-Ra)。在并不避孕的古代,这暗示了两人的私生活不是很和谐。女王去世时仅有40多岁,按图特摩斯三世即位的年龄反推,女王已经守寡二十多年,有足够的窗口期搞些大新闻。
再后来,人们发现了这幅壁画:
这是一幅古代工匠的涂鸦,隐藏在停灵庙边上一个废弃的山洞里。右边头戴王冠的女人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左边头戴僧侣帽的人是森穆特(他同时也是阿蒙大祭司)。显然,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八卦,工匠们对顶头上司的尊重并没有延续到这个阴暗的角落。
这个细节表明了,当时整个帝国都知道森穆特与女王的真实关系。
图特摩斯三世当然也知道。
不过,森穆特本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他设计的建筑细节,很多直到今天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这是停灵庙的鸟瞰图。注意右下方的大门。它现在是这样的。
借助这个大门遗址,我们可以推断出停灵庙的中轴线。
如果我们把中轴线延长5公里,就会发现:
停灵庙的中轴线与卡纳克神庙的中轴线重合。
另外,我们知道帝王谷就在停灵庙背后的山崖上。
女王的陵墓与停灵庙背靠背显然,女王的坟墓(KV20)最初就是被设计成凿穿悬崖,延伸到停灵庙下方的。这样,卡纳克,停灵庙,陵墓就可以三位一体,共享同一个中轴线。
利用悬崖的高低落差,将女王陵寝打造成凌驾于历代法老与众神之上的存在,森穆特称得上是个设计鬼才。
但是,这个天才的构想并没有实现。因为停灵庙背靠的悬崖基岩过于脆弱,工匠们无法凿出一个笔直的墓室,最后女王的陵墓修成了J字形。
kv20透视图人们刚发现女王陵墓的时候,还在奇怪为什么它会拥有如此冗长的墓道。后来森穆特的陵墓被发现,人们进行了三维建模后才看到,在庞大的山腹内部,森穆特的墓室与安葬女王的墓室其实只有一墙之隔。
在地愿为连理枝。
既然生前无法明媒正娶,那就死后偎依在一起吧。
如此浪漫的男人,难怪女王会喜欢上他了。
6.关于历史的疑问综上,尽管图特摩斯三世本身的疑问并不多,但他毕竟是年前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一些细节还是存有争议。比如:
他一生到底进行了多少次远征?是17次?还是16次?
“法老”一词是不是图特摩斯三世首创?
奈菲尔鲁拉和图特摩斯三世到底是什么关系?
阿鲁特石碑的真实性有多少?
被铭文数次提到的“Susha”到底在哪?(实际上,现代人只能翻译出图特摩斯三世征服的所有地名的三分之一)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界并没有公论。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
有理有据,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