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闸

青浦淀山湖防洪大堤及湖滨生态修复工程,你

发布时间:2023/2/23 21:58:16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淀山湖作为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犹如缀在上海西南角的绿色明珠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走近它吧~

彩虹桥

鸟瞰夜景

淀山湖位于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属于上海市青浦区,邻接江苏省昆山市,是太湖流域第二大省际边界湖泊,也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湖泊。岸线总长为57.9公里(上海段岸线全长31.07公里),其中,江苏段长26.9公里,已基本对外开放;上海段长31公里,年至年,结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青浦区对淀山湖开展防洪达标和生态治理,先后分三期完成了堤防达标和岸线贯通13.3公里,修复湖滨湿地约亩。

一起来看看

治理前存在哪些问题吧

一是防洪标准偏低。淀山湖岸线治理前堤防标高为4.50米,防洪标准偏低,在“海葵”“菲特”台风期间,多处岸段出现堤防坍塌、湖水漫堤等险情。同时部分支河控制口门不足,相关区域得不到圩区保护,遇到暴雨涝情频发。

二是生态系统脆弱。原有堤防多为直立式挡墙,水陆生态系统交换不足,加上受地形和风向影响,易发蓝藻、水华。

三是岸线开放不足。部分岸段大多被房产开发、文体设施等占用,缺乏公共岸线和开放空间,无法有效贯通,影响了防洪安全,阻隔了滨水空间,也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建设规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

青浦区采取了如下治理措施

一是统一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13.3公里防洪大堤,堤顶标高5.74米,同时,在支河口新建水闸,增加水资源调度控制口门。

二是开展生态修复,主要是设置消浪措施、湖底生态清淤、营造缓坡浅滩、种植水生植物等,营造良好河湖生态环境。

三是实施岸线开放,新建环湖大堤,一方面可以作为防洪通道保证防汛安全,同时又具备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在无法环湖贯通的江苏飞地别墅岸段,新建跨湖大桥连接防洪堤防及生态湿地,增强生态湿地的可达性,充分发挥生态湿地的景观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亲水环境,突出淀山湖新城的“湖景”特色。

项目建成后

丰富了滨湖景观

防洪、贯通、景观

生态多重功能融合

发挥了防洪除涝

引水调度和生态景观效益

一是防洪更安全,防洪大堤按50年一遇标准和10级风设计。10级风浪接近1.5米,通过跨湖大桥桥墩消浪后,岸线堤顶高程可以降低1米;

二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改造西岸线亩白曲湾滩涂为湿地,水上运动中心北侧建成亩可淹可露的湖滨湿地,跨湖大桥消浪形成亩低风浪水域,营造渐变的浅滩静水区,为水生动植物营造多样的生长环境,让底栖生物和鱼类繁殖,同时便于鸟类栖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打造水景观,“彩虹桥”全长1.47公里,桥梁线型优美,蜿蜒似彩蝶,共64跨,主跨汲取朱家角放生桥古典石拱桥元素,采用5跨连拱型式,传承了古桥韵味,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最长的人行拱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参观人数最高达4万/天,成为极具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彩虹桥前后对比

湖水清清映树影

水波层层秀涟漪

闲拾一段时光

淀山湖畔走走吧

青浦区水务局、水利事务中心供稿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