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水闸 >> 配水闸前景 >> 24座市管水利泵闸东茭泾泵闸
引??言
泵闸是泵站和水闸的统称,我市市管水利泵闸工程规模较大,多为“一江一河”或沿海控制性口门,部分属于省界河湖流域性工程,主要功能为防洪除涝、活水畅流和船舶通航等。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负责管理24座市管水利泵闸,其中水闸工程13座(含通航枢纽工程4座),泵闸结合工程10座,泵站工程1座。分别位于青松片、浦东片、浦南东片、淀北片、嘉宝北片、蕰南片、太北片等水利控制片。
我们将逐一带你了解24座市管水利泵闸的风貌与历史~
东茭泾的前世今生
东茭泾,又名东高泾,北起蕰藻浜,穿过场中路到达走马塘,全长4.6公里,与走马塘以南的彭越浦相通,流经宝山、静安两区。东茭泾、彭越浦是蕰藻浜到吴淞江的重要航道,也是宝山北部地区到上海市区的重要航道,以往疏浚荻泾时,往往带浚西弥浦或东茭泾。
历史上,东茭泾并不是和彭越浦相接,而是和赵浦(夏长浦)相接,位置也在今河道的西面。
图为年《宝山县水利图》当年东茭泾在彭越浦的西面,在走马塘和赵浦(夏长浦)相接。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大场筑飞机场,填没了机场内河段,所以至年,东茭泾南段只有很短的一段。
图为年航拍图。黄线是当年东茭泾的残段,上面的白条就是大场机场飞机跑道。蓝线为今东茭泾河道,红线为当年夏长浦,褐色为当年彭越浦,紫色为当年彭越浦(今算东茭泾),红色细线为今彭越浦。
年,政府曾经对东茭泾水道实施普查。
年,上海市工务局以工代赈疏浚东茭泾(当时也叫彭越浦)。~年,宝山县疏浚东茭泾时,裁弯取直,中段河线东移,直通彭越浦,形成现在河道,河面宽27~29米,河底宽8~18米。
图为年航拍图,紫线为原东茭泾推拟图,红线为新的东茭泾河道。
图为彭越浦——东茭泾航拍图(年)红线为彭越浦,黄线为东茭泾。
过去河岸边空地内环境长期处于脏乱差状态,存在严重的违法居住、违法排污现象,不但影响河道水质,而且阻碍了防洪排涝。彭越浦-东茭泾年被列入全市56条黑臭水体,上海市政府要求年完成对东茭泾的治理。
图为年东茭泾临汾路到底端焚烧垃圾
图为东茭泾临汾路到底段
在年开始的“治水攻坚战”过程中,东茭泾实现消除黑臭水体的任务目标,基本稳定在v类水以上标准。整治过程中,静安区对十米退界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全面拆除,确保了河道的全面贯通。通过改建防汛墙、种植沿岸绿化等措施改善河道环境面貌,并在临汾路东茭泾沿岸修建了东茭泾公园,形成“水中有绿,岸上有绿,绿影映湖面”的美丽景象。天气晴朗时,这里也成为附近居民溜娃散步、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图为东茭泾
东茭泾泵闸工程概况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东茭泾水闸:位于东茭泾段浦南,由市农业局批准建设,县农业局水利组设计,县海塘林业管理所施工,年7月开工,次年5月竣工,为6米孔径水闸,结构与北泗塘套闸同。钢架钢面闸门,用4根顶升式油压泵启闭,启闭室放在门架平台两侧。在后续使用中,因油压筒加工欠精密导致升降不同步,装置也不稳,遂于年改建,在上游消力池段加建骑河式启闭机室,改顶升式为上拉式启闭,并在上游岸坡作了沉排保护工程。
东茭泾泵闸:东茭泾泵闸位于宝山区东茭泾与蕰藻浜交汇处,距蕰藻浜约米,属ⅰ等(ⅲ等中型泵站)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抗震7度设防。于3年重建,5年7月竣工投入试运行,工程占地面积(管理区面积)约3.52亩,总投资为.8万元。
东茭泾泵闸由一座单孔节制闸和一座泵站组成,采用“泵闸泵”对称布置形式,节制闸闸首采用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站身采用整块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节制闸净宽8米,闸门采用液压控制直升式双扉平面钢闸门;泵站安装4台qz-型潜水轴流泵,单泵流量5立方米每秒。泵闸外河设防最高水位为6.60米(p=1‰),内河除涝防御水位为4.44米(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不受涝),常水位2.50米。
东茭泾泵闸是蕰南片重要的排水通道,在挡潮、排涝、调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增加了苏州河以北地区河网向蕰藻浜排水能力,以满足该地区排涝需求,同时又减少该地区向苏州河排水频次和排水量,改善苏州河及该地区河网水质,并为苏州河降低防汛墙创造条件。本工程具有重大的防洪除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还有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社会效益。本工程多年年均经济效益为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23。
堤防建设运行中心供稿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